专业的股票配资平台

极端天气来了能否不淹少淹?市水务局局长回应

发布日期:2024-05-23 21:03    点击次数:68

  去年7月21日晚高峰的大暴雨直接导致76处道路、37处下立交、72个小区发生积水。面对极端天气挑战,上海能否做到不淹、少淹,或者至少淹得快、退得也快?

  上海市水务局局长史家明4月29日做客“2024上海民生访谈”时表示,基础设施是防汛防台的“硬实力”,要解决的是“挡”和“排”的问题,一大批相关工程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推进建设。

  上海城市防汛有四道防线:“千里江堤”“千里海塘”、区域除涝、城镇排水。

  其中的“千里江堤”“千里海塘”就是为了挡水。目前,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(一期)正在建设中,它通过河口挡潮闸与堤防的组合,能够有效提升黄浦江防洪挡潮能力。

  区域除涝和城镇排水工程都是为了排水,但有区域范围的区别。

  区域除涝工程的范围大,比如正在全力推进的苏州河西闸、新川沙泵闸枢纽工程,还有“十四五”以来新建、改建的40座水利片外围泵闸,进一步提升了全市陆域片的整体排涝能力。

  城镇排水工程主要解决排水片区的雨水排水问题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上海完成了桃浦科技智慧城核心区、龙水南等5个排水系统的建设。

  从1998年开始滚动实施的道路积水改善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城镇排水工程。截至去年底,上海已有355条道路实施了积水改善工程,敷设排水管道总长180公里。

  降雨量每小时36.5毫米被称作“一年一遇”。以市政道路为例,如果在“一年一遇”的降雨量下,积水没有没过道路侧石,又或者道路中心积水范围小于50平方米,且雨停后1小时内积水退去,那么该道路的排水能力达到“一年一遇”标准。

  史家明表示,通过这些年的持续投入,上海基本消除了城中“一年一遇”的空白点。而闵行、杨浦、浦东三个区达到“三到五年一遇”标准的面积分别占到全区的47.5%、36.5%、23.9%,这都离不开区域内雨水管网、泵站以及大型调蓄设施的建设。

  除了重大工程项目,精细化管理措施和海绵城市建设,也是上海防汛的重要手段。

  史家明介绍,上海已建好排水运行调度平台,布设了1400余个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、400余个下立交积水监测点,通过专业模型辅助预测预警和实时调度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

  “移动泵车+应急调蓄设施”“千座公园·千座调蓄池”与排水系统合称上海排水界的“三驾马车”,都是为了解决积水无法及时排出的情况。

  举例来说,公园里的景观河湖可根据防汛预警预降水位,暴雨来时就能暂时接纳部分的雨水,减轻周边区域的积水压力。截至去年底,上海已有6座公园试点,到“十四五”末,还会增加5个“千座公园·千座调蓄池”项目。

  此外,雨水进入管道以后,管清才能水畅。上海正在持续开展“清管行动”,到2025年底,把排水设施的养护合格率提高到90%以上。